最新信德年主日彌撒活動

最新信德年主日彌撒活動

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聖王亞納

聖王亞納生於光緒十二年,即1886年,河北威縣馬家莊人,自小家貧,居於土窟屋裡。聖王亞納是一個勤力、聽命、端莊、克己,待人處事熱心的女孩,她甚至願意代人受責。除了祈禱之外,她十歲便守大齋,喜愛聖體。每當神父到馬家莊送聖體的時候,聖王亞納都會辦妥告解,安靜地預備迎接耶穌到自己心中。

聖王亞納五歲時,媽媽去世,爸爸再娶。1900年7月21日,義和團的拳匪闖入馬家莊,逮捕教友,將他們押走,關在大寧村的一間東廂房裡面,並且慫恿教友們出廂房背教。王亞納的後母決定背教,且硬要亞納一起背教,亞納盡力掙扎,抓住門框,大聲喊說:「我要信天主,我要信教,我不願意背教!耶穌救我啊!」第二天,當到刑場時,亞納大聲朗誦經文,劊子手再三慫恿她背教。亞納又大聲喊說:「我信教,是絕對不會背教的,要我背叛天主,倒不如叫我死去也罷!」臨斬首的一刻,亞納鎮定地跪著,舉手望天說:「天堂的門開了!」圍觀的人聽見亞納低聲喊了「耶穌」三次,並勇敢地伸出脖子,被劊子手斬首,雖然亞納的頭顱落地,但她的身體依然挺直,殉道時只有十四歲。

聖王亞納當時所面對的挑戰,是要去選擇自己的性命抑或天主,她能夠拒絕誘惑,選擇捨棄自己的性命,是因為心裡非常清楚耶穌為她是最重要的。作為公教青年人,你們又是否能夠抗拒種種的引誘,讓耶穌在你們心中佔一重要席位呢?

「不要讓人小看你年輕;但要在言語行為上,在愛德、信德和潔德上,做信徒的模範。」弟茂德前書第4章第12節



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

《信經》的重要性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「信德年」,教會特別強調《信經》的重要性,因為《信經》是天主教信仰最全面、最扼要和最忠實的敘述,亦是我們信仰的綱要和核心。我們於彌撒中所誦念的,是《尼西亞-君士坦丁堡信經》,乃出自兩個大公會議的紀要,分別是公元325年所召開的尼西亞大公會議,以及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第一次大公會議。教會主要針對當時出現的異端學說,從而藉著《信經》強調「天主三位一體」和「耶穌是真天主和真人」的信理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另一篇信經名為《宗徒信經》,其歷史十分悠久,是宗徒信仰的整合和結晶,逐漸成為古代羅馬教會洗禮時所用的宣言。今天當我們誦念《玫瑰經》時,經常以《宗徒信經》作為開始,宣認信仰。
           
            從第五世紀開始,教會便將《信經》納入感恩祭之中,成為我們天主子民共同敬禮的行動,因此《信經》既是信理條文,亦富有宣認信仰、禮儀讚頌、教理傳授和判辨信仰的作用。而教會頒佈已二十年的《天主教教理》,亦以《信經》作為開端,闡釋基督徒所信仰的內涵,然後有系統地引申出天主教的整個教理。

            為我們教友來說,我們不單要勤念《信經》,更要將《信經》的內容,轉化成為我們心中所相信、生活所實踐的行動。正如當我們誦念「我信全能的天主父」之時,我們便要激發信德,全心信賴創造天地萬物的天父,在生活中對祂信靠交托,還要承行祂的旨意,愛主愛人。這樣,《信經》不單是我們的祈禱文,更是我們信仰生活的力量、指引和行動。「信德是愛德的開始,愛德是信德的圓滿。」就讓我們在信德年,以《信經》加強我們的信德,來回應和傳揚「天主是愛」的道理!

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

聖趙榮神父


聖趙榮神父原名朱榮,生於清朝乾隆時代,貴州人。朱榮二十歲時當獄卒,當時中國激烈反對天主教,認為是西方人入侵中國,有一位梅神父因傳教而被送監,但他卻在那裡感化了很多人,朱榮也不例外。朱榮天資聰敏,因此很快便了解聖經及道理,還深信耶穌。

朱榮三十歲時,梅神父幫替他付洗及堅振,當天正聖奧思定日,因而以奧思定為聖名。梅神父知道朱榮充滿信德,就委派他打理不少事務,也教他拉丁文,還要他閱讀多些聖賢書。後來四川有大饑荒及瘟疫,很多人因此而去世。有一位婁神父,邀請朱榮到四川照顧有需要的人,由於他有莫大的信德,婁神父懇求主教賜他聖職,從此朱榮陞為神父,改名為趙榮。

趙榮神父每到一處,都必定講三日道理,最喜歡講十誡、七罪宗、大赦、補贖、告解及聖體等等。他敍述耶穌受難的事蹟,尤為感動。雖然趙神父每天替教友辦理的告解不多,但他卻很細心聆聽他們,亦很用心勸導他們改過。

趙榮神父在雲南傳教時,被送到監獄,給人責罵並虐待,迫他背教。那時,他雖年高六十九歲,但即使受苦刑,也誓不背教,因為耶穌已經賜他力量去面對痛苦,最後因年邁,再受不起刑,在監獄過世了。

趙榮神父的殉道,不單止為信仰勇敢作證,同時也彰顯了天主奇妙大能,使一位默默無名的獄卒,成為教會堅毅不屈的牧者,那麼,我們是否以信仰為傲嗎?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怎樣為信仰勇敢作證呢?

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

認識信德年


教宗本篤十六頒佈了《信德之門》宗座文告,宣佈由2012年10月11日至2013年11月24日基督普世君王節為「信德年」。信德年之始,亦同時為慶祝和紀念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舉行五十年,以及《天主教教理》頒佈二十周年的時刻。

梵二於1962至1965年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所召開,是教會發展的轉捩點,因為教會面對當時的情況,反省自己在世界上應有的使命和角色,於是進行重整和革新,將天父藉耶穌基督給教會的完整啟示,用現代人的語言和方式表達出來,回應現代世界的需要。至於已頒佈二十年的《天主教教理》,則為教會信仰和教理最有系統的陳述,是由聖經、宗徒聖傳和教會訓導所匯集而成的,勸喻人要不斷皈依福音生活,值得我們重視和慶祝!

教宗在《信德之門》宗座文告中提醒我們:「信德年是一項邀請,召集我們真正而革新地悔改,回歸世界嘅唯一救主。」教宗希望信德年能激發我們在信仰上嘅渴望,加強信德和愛德,成為可信而喜樂的見証。湯漢樞機更於《信德年牧函》中鼓勵我們,在信德年要實踐「新福傳」,即對內向自己再福傳,對外將信仰傳遞給人。湯樞機勉勵我們要重溫梵二文獻和《天主教教理》,亦要勤讀聖經,多作祈禱,熱心恭領聖事,來深化自己信仰,努力福傳,並將疏離信仰生活嘅教內兄弟姊妹引返教會。